最近大益中期茶有点猛,501金色韵象绿色版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每件茶涨了近30万,601勐海孔雀涨了近50万,至于说601有机班章青饼,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一款大益茶在短期内突然升值,所有做大益茶的人都知道,这是因为大笔资金的进入。但是很少有人会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大笔资金会选择这些产品。
众所周知,近代普洱茶的收藏是从湿仓过渡到干仓的。尽管市面上已经没有湿仓茶的踪迹,但是不同年份的干仓茶还是有一定区别。
干仓茶的概念是伴随着88青的横空出世而诞生的,88青价格起飞在2000年后。但是控制温度与湿度的专业仓储要从2005年起算。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那些在2000年~2005年的产品算什么,我一般称其为“过渡干仓”。从仓储的角度来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普洱茶都是干仓茶,但论转化的稳定性,它们又逊于2005年以后的大部分产品。
既然专业的仓储出现在2005年以后,那么对应的第一批产品应该有什么样的市场地位?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值得探讨,老茶到底是以时间论还是以市场定义论。从时间来看,2005~2008年的大益茶已经迈入老茶的行列,但市场始终称其为中期茶。目前来看,业内人士也都没有改变称呼的打算。我个人感觉,这也不过是个暂时现象,最起码再陈化个几年,越过了15年时间线后,再称对应的产品为中期茶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一款经过专业仓储、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的大益老茶应该值多少钱。做茶,总不能等它贵了再入手吧,所以就有了提前布局的大佬。
现在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大笔资金的拉动下这些明星中期茶会涨到多少?还有对大益新茶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作为投资者有两件事情应特别注意:
第一件事,就是我说的仓储定义。从湿仓到干仓期间,市场迎来了一次剧变。可以约见的是,从非专业干仓到专业干仓同样会有剧变,在这些变化的背后,一些茶的市场地位就会互相交换,那必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二件事就是资金。但凡有大资金进入大益茶市,都会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在这个时候,庄家买进卖出都会很频繁,赚钱赔钱就在一线之间。不要因为是新茶就放心买入,也不要因为是中期茶就不闻不问。谁能保证大益的下一波行情就一定是新茶引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