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象山都属于巴达系列,巴达山又名象山,因山体形状与大象类似,大益的茶只要和象山、巴达沾上边总没什么好事,犹如中了魔咒一般,不是死给你看,就是让你看着它死,经常是大门上上吊吓不死你,也恶心死你。
04改制前的象山系列已经是坟头草两丈高,低位徘徊,完全与至少十几年的转化时间不搭,如雷贯耳的白菜附加到巴达上更是烂泥扶不上墙,巴达有机因此愧对白菜二字,一团春意大致扑街了,大吉象山休克许久,刚缓过劲儿来,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
大益茶跌破厂价的茶必然不会持续多久,必然马上迎来反弹,就算一时砸手上也没事,但巴达系列告诉你,我就是可以躺着不动,就是可以横尸在出厂价下,你能咋滴?
这也是言不由衷,没办法的事情。
新六大茶山里,古树茶最少,小树茶台地最多的无疑是巴达了,除了章朗还算硕果仅存,巴达茶和古树茶基本无缘,地位不是一般的低,排名次的话,巴达倒数老二,老大无疑是坟包般的南峤了(今勐海勐遮一带),巴达也就强过它,从原料的种质资源上巴达山就先天不足了。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推广台地巴达是比较卖力的,巴达所在的西定乡应该是勐海最积极的乡镇了,铲掉或者烧毁古树园,搞出大片的密植茶园。其他地方吗,混吃等死,阳奉阴违,非常佛系,南糯其次,算比较配合,最无厘头的当算布朗了,据说改造茶园的化肥袋化肥都被扔了,袋子拿回去做裤子,当真是安贫守贱,乐天派了,然后乾坤颠倒,普洱茶火起来,巴达却成了最不幸的,另一个相似的例子是思茅,改造低产茶园,产量倒是上来了,人家却玩古树了,可见,有时候坚持自己还是很重要的。
大益早先是把巴达山作为红碎茶基地,巴达茶偏涩,做出的红碎茶浓强度好,先天的基因就导致巴达茶并不适合做普洱茶,台地改造过的巴达茶品质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味鲜,香高,偏涩,厚度不佳,后转化空间偏小,藏家和投资者不喜欢,这好理解,普洱茶是建立在越陈越香基础上的,越放越淡,未来靠什么涨?
于是巴达系列的不足就被这样传播开来,甚至于成为业界的一股风气,乃至于传统,谈投资莫谈巴达,巴达见光死,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巴达就被坑的奄奄一息了。
其实,最后发现巴达完全谈不上没落啦,因为压根就没雄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