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故事讲多了就成了事故,尤其是在谈一些传奇老茶收藏的故事的时候更是如此。许多年前,在我听那些老茶人们收藏传奇老茶历程,谈得最多的往往与茶叶本身相关的元素,比如原料、压制的工艺、口感、香气等等,至于价格与收益往往一笔带过。现如今,再听那些老人的故事时,与茶叶本身的内容倒被一笔带过,通过收藏赚了多少钱却被大书特书。

每一位从一开始就将这些传奇茶收入囊中的藏家都是时代发展的幸运儿,如今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在鲜花与掌声中忘记了当年收藏大益茶的动机,以至于后来者羡慕他们通过收藏所获取的惊人财富,而不在乎这一路走来所遇到的人以及所发生的事。
长久以来有两个触及灵魂的问题始终被大家忽视,在那个一片大益茶只有几元钱的时代,早期的藏家们凭什么认为这些几元钱的茶叶日后能卖出几千元甚至是几万元的高价。在对未来不可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原因支撑这些藏家走到最后?
或许有人说这很简单啊,现在大益茶一上市,但凡佳作那升值速度叫一个惊人,只要脑子正常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茶的价值所在,下手越早赚的就越多,这不是常识吗?这是现在大益茶市的特征,但在许多年前,那些传奇老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价格都没啥变化,后来即便有所升值,那升值幅度简直是惨不忍睹。所以从价格角度考虑,别说不会有存的欲望,就是多买的想法都不会有。
既然与钱没有关系,那就是茶本身的吸引力。因为它们是好茶,所以就要收藏。至于价格多少,其实并不重要。相反其低廉的价格刚好能让多藏几提的想法变成现实。至于后来这些茶扶摇直上,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们是好茶罢了。

所以我认为在那个茶叶很便宜的年代,没有人知道这些传奇茶在数年后会卖出天价。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知道,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人知道。这样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疯狂的景象:一群人围在勐海茶厂的车间门口,身后是一辆又一辆的汽车,等到茶被包上棉纸,一件件封装完毕后。大家就会一拥而上,尽一切可能去抢夺更多的产品。别告诉我说你不会,多抢一件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这个数字足以让这世间绝大多数人疯狂了。
相反当年的藏家们在收藏的过程中会反复端详手中的茶叶,只要发现一丁点瑕疵都会选择放弃。88青是这样、97水蓝印亦是如此,即便后来的班章大白菜依旧是同样的待遇。鉴于这些茶的早期经历,基本可以断定当年的藏家们是冲着茶去的,而非赚钱。至于后来在这些茶身上赚足了银子,不过是意外之喜。

当年的大益茶在藏家眼里是用来喝的佳茗,现在的大益茶在许多人眼里则是可以发财的摇钱树。藏茶为了赚钱这本就没什么不对,可茶叶也需要时间去生长,至少也得等到开花结果之后再去摇。这树还未长成,按时间算最多就是个树苗,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摇个没完,最后钱没摇下来几张,树却给摇死了。最后亏了钱,不怪自己却怪树不行。
现在的藏茶条件相比二十年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可是这氛围相比二十年前又差了不知道多少倍。究其原因,现在太多人忘了大益茶最初的模样。

来源:大益行情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