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历史上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产于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云南大叶种茶的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晒干等工序制作而成,成品后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被誉为能喝的古董。清代该茶多在普洱生产、加工和集散贸易,因此得名。普洱茶因其自身特殊的制作特点,具有饮藏兼备的双重特性。历史上,普洱茶畅销国内外,尤为我国西藏、西北、内蒙边疆高原地区的各族人民以及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所喜爱。
普洱茶外观色泽褐红,条索肥硕壮实,汤色红浓明亮,陈香独特,滋味醇和、回甘、叶底红褐。在17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普洱茶的生产利用方法也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形式多样,有各种散茶及团茶、饼茶、瓜茶、紧茶、砖茶、沱茶、竹筒茶等各种紧压茶,成为我国乃至国际茶叶市场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类茶叶产品。
普洱茶可分为传统普洱茶和现代普洱茶两大类。传统普洱茶是指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等工序制成的晒青毛茶,再经蒸压成形后,在长途运输、长年贮藏过程中由于环境中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自然产生后发酵(缓慢后热),自然陈化演变而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的茶类产品。传统普洱茶的品质过去主要是在马帮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形成的,而现在的交通条件已大大改善,茶区生产的生普洱茶必须经长年贮藏,使其自然转化形成普洱茶的品质特征,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普洱茶。现代普洱茶是指1973年以来创制的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潮水、渥堆速成后发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茶类产品。其品质特征与自然陈化后的传统普洱茶基本一致,但其后熟及仓储时间大大缩短,能较快应市,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
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学术界有人将茶叶按制法和品质为基础,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等六人茶类。与此同时,结合茶叶的商品形态又将茶叶分成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七个茶类。普洱茶被归于黑茶类和紧压茶类。多年来,这种方法已被业界广泛应用。但是,有人对此也有异议,主要是普洱茶制作工艺和黑茶有别。近年来,争议更大,直到2006年出来的云南省地方行业标准出台,才把普洱茶定义为云南一定区域内大叶种茶制成的紧压茶及散茶,算是在业内达成共识——即普洱茶是一特种茶,不属于任何一种茶类。2007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标识通过后,这种说法就更加有根据了。另外,在国家进出口商品目录中也是将它放在特种茶类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