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扶持茶叶生产,设立了中国茶叶公司普洱支公司,在茶区建立了收购站,先后建起了勐海茶厂、景谷茶厂、普洱茶厂、墨江茶厂、江城农场茶厂等,各县先后又成立了茶叶公司。国家通过多次提高茶叶收购价格,积极采取垦复大量荒芜茶园等办法,大力组织收购,改进茶厂加工制作技术,打开销路,使衰落的茶叶生产日益得到了恢复。
虽然普洱茶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是普洱茶的发展没有中断。普洱茶人对普洱茶的研究并没有止步,如何缩短生茶到熟茶的时间、史书记载的普洱茶的功效能否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得到实证研究,成为众多关注普洱茶发展的茶人的研究重点。
与其他茶类不同,普洱茶在发酵及自然干燥过程中,由于光的氧化作用和有益微生物的旺盛代谢作用,使茶叶氧化、降解反应加剧,从而促进了儿茶素类、脂肪酸类及类葫萝卜素的氧化、聚合和分解,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香味,故深受海外人士的喜爱。
自古以来,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一向为世界所公认。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 Sadiv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20世纪初,一些国家出于推销茶叶产品的目的,以中国没有发现野生茶树为理由,否定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原产地的荣誉也一直定格在印度。1993年4月4同至11日,“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期间举行。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及其台湾、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最大的收获是,为国际学术界一个多世纪来关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在印度的争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普洱市(原思茅)、宁洱县(原普洱县)、西双版纳等地因有大量的野生茶树被确定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
据统计,全世界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380余种,而中国就有15属260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普洱市(原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目前,云南境内已发现的古茶树约有133万公顷,最古老的棵古茶树为临沧市凤庆县有3200年历史的香竹箐古茶树。1982年云南茶科所发现的18个茶叶新种均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地区。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的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的茶树王;在勐海县巴达乡发现的树龄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如今仍茂盛生长:而干粗叶茂的古茶树在西双版纳地区分布较多。这些古茶树的存在有力地说明了西双版纳、普洱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之一。茶树原产地的确定给普洱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为提高普洱荣的国际知名度作了坚实的铺垫。
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普洱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古茶山恢复了生机。由于广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大量的普洱茶在广州加工,远销海内外。广东地区饮用普洱茶和研究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的饮茶人“非普洱茶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