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幕是历史名茶,唐代可能就是采制方法简单的晒青散茶。到明代已“蒸而成团”,是蒸压团茶。清代除了贡品团茶外,民间生产销售的还有普洱散茶、七子饼茶、沱茶、紧压茶等。普洱茶的形态已多样化,除部分芽茶、毛尖等晒青散茶外,多数是以晒青茶为原料进行蒸压成形的紧压茶,如清代云南生产的七子饼茶。直到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功的渥堆后发酵新工艺,使后发酵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产生了蒸压而成的普洱茶“熟饼”。
2003年3月1日实施的云南省地方标准规定: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荣,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这个标准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普洱荣的生产区域、原料、关键工艺和产品品质特征。其中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品茶具有褐红色泽、红汤和陈香味,是普洱茶品质概念的核心。因此,普洱茶就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具有红汤和陈香味的茶叶产品。这个概念既适合于现代渥堆快速后发酵的普洱茶,也适台于传统的自然缓慢后发酵而形成的普洱茶。所以,不能把产在云南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的所有茶叶都称作“普洱茶”,不能把晒青毛荼称作普洱茶,它只是普洱萘的原料,不能把未经后发酵的“青饼”茶就当作可饮用的普洱茶,青饼只是普洱茶的未成熟品而已。
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普洱荼经过后发酵之后,茶多酚大量氧化、聚合和裂解,苦涩味明显减少,使茶叶滋味变得甘醇陈香味物质大量产生,部分水不溶性纤维素、多糖类物质水解转变成水可溶性的糖类物质,水化果胶含量也增加了,因此经过后发酵之后,水浸出物含量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普洱茶品质的提升,因此社会上有了“愈陈愈好”的说法。普洱茶的仓储过程也是一个缓慢的后发酵过程,随着仓储时间的延长,后发酵过程的加深,色香味物质的变化和品质都能得到提升。但是,普洱茶品质的熟化和提升也是有一定极限的,超过这个极限,品质反而会逐渐下降。因此,普洱茶仓储在一定年限之内也许是“愈陈愈好”,超过一定年限之后品质也会逐渐下降的。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一样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和肥胖症、增强免疫力、抗菌、抗病毒以及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科学试验表明,普洱茶降血脂降胆固醇、防止肥胖的效果可能更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