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对于禅茶的理解恐怕都有些差距,我们目前所理解的或者说想建设的禅茶是僧人在寺院借以传递禅定内涵与境界的茶。
这个禅茶的定义包含了三个要素:
第一,环境——寺院;
第二,主体——僧侣;
第三,目的——传达禅定的内涵与境界。
三要素缺一就不是禅茶。之所以对于禅茶作这样严格的界定,首先是基于我们对于禅茶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大而不当所造成的含糊不清,以确保禅茶建设目标明确,顺利进行。
禅茶是佛教的一门功课,是修为,因此虽然是“心、术并行处”,但是重心不重术,就是说注重禅门仪轨与悟心,并不讲究什么器皿的好坏、茶叶品质的高低和饮茶技艺。茶是一种载体,禅才是它的本质。禅茶就是在品茶的过程中体悟其中蕴含的一种真谛,依次得到一种生活品质的提升,甚至是一种人生的超脱。
禅茶无功利,只管投入,不问产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与世无关,因为普世是佛教的基本精神,我们要通过佛教自身的优势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积极贡献社会。饮茶作为生活禅,在平常中体会,在生活中觉悟,在无我中进取,是现实的功德。在当今金融危机造成人心的危机的特定环境中,帮助一些人走出心理困境也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禅茶文化出现了断层,如何续接其文化传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从历史中寻找古代禅茶的发展脉络,从日本寻找失去的礼仪。坚持传统是前提,是思想基础,但是了解古代不是说要复古,而是通过分析古代禅茶的发展规律,为建设现在禅茶提供借鉴。中日禅茶文化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仪轨性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禅茶而礼,表达对与自然、三宝的敬畏。从日本茶道融合传统礼仪的特征上看,禅茶的建设不仅为佛教仪轨,即便是对社会礼仪的再建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同样是佛教界希望通过禅茶所尽的一份社会责任。